欢迎光临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文章内容
青年教师优秀读书心得网络交流

发布时间:2020/6/4 12:27:08 作者:吕长春 浏览量:1653次

说真诚的话,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清水亭学校  陈淑萍

假期读完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我感悟颇深。这本书我从开学之初拿到手就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读,直到本次寒假才有时间全部读完。不得不说,这本书是名副其实的给教师的建议。建议教师可以怎么做,而不是给教师规定标准,要怎么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提的建议,条条诚恳真诚,多以事实经验作为辅助证明,语言通俗易懂,以简单的实例证明他的看法,给教师以真诚的建议。

本书共分为五辑,分别为:“智慧教师养成记”、“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技巧”、“对待‘特殊学生’有妙招”以及“教师的尊严源于何处”。在书中对于一些教育难题,李老师能够巧妙化解;对于一些人事关系,李老师能够娓娓道来;对于一些不正之风,李老师能够一阵见血;对于教育本身,李老师充满了睿智与胸襟。说是36条建议,实际上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向我们提出了远远不止36条建议。此处不再多加赘述,我在此只挑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建议来说一说感受。

我读书的习惯就是凡打开一本书,除作者之外,首先要看的就是目录。目录下的各项标题,很多时候代表着一本书的框架。先看目录有助于我们了解一本书的结构,比如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给教师的36条建议》,先看目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到自己想要的建议内容。作为初入职场的新手教师,我没有在第一年成为一名班主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是一种幸运。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在第一年建设一个有自己风格特色的班集体;幸运的是,能够先定下心来,专心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在工作之余,学习别的班主任是如何处理各项班级基础事务以及一些偶然的突发事件,从他们的处理中吸取经验教训,为自己以后做班主任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先选择了前面几辑内容来读,学会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以及一些对待不同孩子的方法技巧。

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减少“刻意教育”。什么是“刻意教育”呢?简单地说就是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们,毫不隐瞒自己的教育意图,刻意强调我正在教育你们,请你们认真听。观察我们身边的教育,就是太刻意了,甚至太做作了。我们总是希望。每一次活动都应有“教育意义”。似乎每一次活动都要有一个“名分”。比如不能叫“玩儿”,而必须叫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等。而且一定要组织有序,纪律严明。老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不许脱离集体,不许不听话。结果,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十分听话,不敢跨越雷池半步。我们不能否认,恰当的“刻意教育”是必要的。比如我们的春秋游,每次都会选择一些基地,植物基地或者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或者说纪念意义的基地,带着孩子们去观赏、游玩,感受。让孩子们能够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生长起来的,我们又为什么要纪念一些人一些事,这些人为什么值得我们纪念。这是很好的,我们也是提倡的。但是每次结束之后我们不免要让孩子去写一篇游记作文,记录自己的游玩感受感悟。但仅仅通过这一次刻意的安排与体验,孩子真的能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生命的伟大?我想我们谁都不敢说答案是肯定的我想即使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我想也只是暂时的,过了这个兴奋劲,我想他们就会把这些“教育效果”抛之脑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习生活的点滴中,不知不觉的影响学生,达到一种教育效果,我想这才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尽量减少“刻意教育”,努力把教育做到自然而然。

语文教学往往离不开人文,毕竟语文这门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会刻意的去拔高一些思想情感,但是这些情感不是学生自己体会到的,是我们教师体会到的又或者说是我们社会大众体会到的,从而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思想。这样的“刻意教育”有效吗?实际上只是让孩子去接受大众的思想而已。但是如果教师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品行感染着学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抓住机遇,培养孩子的善心和善行,这样的自然教育效果往往比“刻意教育”效果更显著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呢?我对李镇西老师的建议进行了一个整合。也就是:说真诚的话,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是一个有爱心并且民主的老师。爱心和民主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念。爱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谛,要有怎样的爱心还必须学习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作为学校教学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上课是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上课容易,但上好课却很困难。在书中,有的教师向李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课文讲得有厚度?李老师这样回答他:教师应该有着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要有尽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同时,要站在作者的高度去审视课文。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里,要想给足学生一杯水,教师可能要成为一个湖,甚至一片海。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所以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包罗万象。教师要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含量,真有可能被学生“难住”,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去读书,不断地去学习。学习经典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虽然我们也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如果老师真的总被学生“问倒”,那么,这教师做得似乎也不太够“资格”。初次站在讲台上,一是对课堂的掌控还有些紧张,而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在课堂上学生向我提问时,我有时会因为紧张而忘记该怎么回答,有时是因为真的不知道学生问的问题的答案。归根究底,其实是自己读书不够,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但是虽然在课堂上我们难免会出现失误,李镇西老师也对“如何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提出了建议。要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失败,更何况“失误”并不是失败。我从失误中吸取经验之后,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起来,同时自己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所以,为了上好课,为了把课讲得有厚度,为了不丢失做教师的“资格”,我们也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对学生说真诚的话,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自然而然的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让自己感受到教育的真实,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的快乐。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

刁爱燕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犹如与一位智者面对面的交谈。”寒假期间,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成为了我的学习加油站。关于“教育”这个话题,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一问一答的方式,摘取36个或典型、或棘手的教育问题,有理有据做了真诚而详实的回答,并且有些做法可以直接借鉴使用对我们的一些教育问题有着切合实际的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以后,一方面我很敬佩李镇西老师教育精神;另一方面,我也在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走进学生心灵,真诚的和学生谈心
    李老师在书中说:“成功的谈心,第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第二,语言要有亲和力;第三,要善于铺垫,善于不知不觉走进学生心灵。
   李老师给我们举个了他的例子,我体会到和孩子们谈心是一门技巧,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技巧你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我们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老是以居高临下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并且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使得他们感觉不到被尊重,而且有时候喜欢以偏概全,犯点小错误就忽略了孩子的所有优点。
   我是第一年做一年级班主任,我们班有个叫小琪的孩子,他是个阳光、爱劳动的好孩子,但是他也有些小毛病:走路横冲直撞,不顾及他人;如果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他,他一定还会撞回去……其实就是他没有学会宽容和帮助他人,曾经我也几次找他谈过心,但是效果甚微。然而有次班级孩子们中午吃完饭排队,小琪忘记把抹布带离饭桌,当他想起再去寻找时,抹布不翼而飞,询问食堂的叔叔阿姨,也是无果,他就嚎啕大哭起来。正当他哭得厉害的时候,班级里的一个小女孩找回了小琪的抹布,我给小琪擦了眼泪,看到他脸上的难过渐渐消失,“既然萱萱帮你把抹布拿回来了,你应该对她说什么?”小琪转过身去,对萱萱说了句“谢谢你”。顺着这件事,我就开始和小琪聊了起来:“小琪,你看,班级同学帮你找到了抹布,其实被别人帮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平时在班级中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如果有同学需要帮助,你应该帮助别人,这样你自己会开心,老师也会越来越喜欢你的。”第一次我在小琪的眼睛里看到了坚定的眼神,后来在班级中他积极为班级做事,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二、面对复杂的社会,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

书中李老师肯定了对学生进行“真实教育”的必要性,并讲述了李金川和宁晓燕两位学生的悲惨遭遇,虽然此二人的事件属个别案例,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书中李老师也真诚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应付检查配合学校造假的,事后又是如何向学生们吐露心声的。他当时的一段话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佩服他的敢于说真话,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我觉得对学生们进行社会现实教育是必要的,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是美好的善良的,但也有许多的丑恶的不好的现象存在着。尽量不做假,这是我们所能做的,如果实在躲不过,那么就应该坦率的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不该做的事;而且告诉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尽量杜绝弄虚作假。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中国。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首先教育者本人就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当然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辨别方法,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善良并努力去维护和促进这种美好和善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视(不是回避)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心中一直秉持着真善美的理念,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三、转变心态,善待“后进生”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每个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几个“后进生”,他们要么成绩不尽如人意,要么行为举止习惯令人头疼。而教育的前提是爱,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转化后进生,那么教师首先就是转变自己的心态,换一种儿童的眼光。关于后进生的转化,李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注重感情的倾斜,二是唤起向上的信心,三是引起集体舆论,四是允许不断反复,五是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六是暂时降低要求。

班级里总会有一两个孩子在学习上比其他孩子落后些,老师对孩子的辅导与帮助是真心的,但最怕遇到不配合、不理解的家长,认为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太重,老师的辅导是多余的,应该“自由学习”。但是既然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教师就有这个责任来教育孩子,这些孩子可能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本质是善良可爱的,有时候会主动提出为班级打扫卫生,有时候主动来帮老师分发书本……所以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上跟上其他同学们的步伐,一方面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孩子不能放弃,勤能补拙,相信总有一天会掌握所有的知识。

、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
    李老师在书中写到,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八个重要因素。而李老师也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我们展示了他三十年来在教师之路上的成长历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的。一个好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超越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思考,我们就在成长了。真正的教育情怀,就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的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依恋。
    教师是平凡的,工作是琐碎的,时代赋予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我们追求平凡、拒绝平庸。

 

 

 

读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程嘉玉

在漫长的疫情期间,我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收获很多,有很多的感触,于是我将自己的感想分享给大家,希望我能在自己的教师生涯收获成长与进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教育的海洋里,我甘愿成为一叶小舟,希望能在风雨中历练成长!

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

(一)

为什么要减少“刻意教育”?李老师认为:教育的意图掩蔽得越好,教育的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自然润物、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不用刻意去追求外在的“教育意义”,因为大自然本来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生活就是一本深刻的书,需要我们在岁月的磨砺中体悟教育的真谛。而孩子是一块干净的画布,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过于刻意的描绘只会加重画布的负担,正确的引导会事半功倍,偶尔的“放手”,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通过观察大千世界,在自然中领悟是非。不过分插手,顺其自然也是一种成长。

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李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有着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要有尽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同时要站在作者的高度去审视课文,审视教学。有人说:“学习就是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知识的累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苍穹,这就需要老师有广阔的视野,超前的思想,深厚的知识储备。如果孩子是一杯水,教师就得是一个海洋。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随时补充知识,才能保持鲜活思想的勃勃的生命力,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怎样才能成为“名师”?李老师认为:当我们怀着浮躁的心去计较每一次得失,过于在乎自己是不是名师,到头来可能什么都不是。相反,什么都别去想,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学生,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只有不计得失地在教育的田地里耕耘,收获便是指日可待。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着急,希望学生能够一教就会,完美地完成我的每一个指令。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慢养孩子,静待花来。有时候,等待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李老师看来,教师大体可以分为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优秀教师的标准很多,但在李老师看来,至少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条件:第一,课要上得特别棒,棒得让学生每天都盼着上他的课;第二,所教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特别是中考或高考成绩;第三,班主任也当得非常好,能够带出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说起来轻松,但是落实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事无巨细,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里都需要我们发挥智慧。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个名师,需要我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培养自己的智慧。合理准确地运用教育机智,在时光中打磨自己、历练自己,才能快速成长。

如果具备以上三点,就可以叫“优秀教师”了,他的优秀都已经写在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这样的优秀教师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如果我们想让自己优秀,请先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名师肯定是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却不一定是名师。名师应该是有比优秀教师更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往往辐射到一个省乃至全国。而“能说会写”的能力让优秀教师有这种影响力使其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名师。所以,名师的条件还得加上——第四,“能说”;第五,“会写”。这里的“能说”,指的是演讲能力或报告能力强,能够通过演讲或报告传播自己的教育智慧。这里的“会写”,指的是写作能力强,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感悟教育反思等写下来,通过发表文章出版著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一个名师,往往通过报纸、杂志或出版社,让自己产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样,而这正是名师区别于一般优秀教师的地方。名师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什么机构评选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名师是一种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成果,并不是对功利“孜孜以求”的结果。李老师的这些谆谆教诲,虽然寥寥数语,仔细领悟后总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更是要将这些要求铭记于心,时时鞭策自己不要懈怠,要保持进取的态度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以优秀老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全方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浪费每次学习的机会茁壮成长!

 

教师成长有哪些关键因素?李老师认为: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八个重要因素。

机遇。一个普通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真的是微不足道。但如果能顺应潮流,加之有“贵人”相助,一个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时代的英雄实践。所谓“实践”,就是不停地做。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所以,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我们应该一直在一线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己。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也唯有在实践中,一个人才能真正变得强大与自信!

阅读。阅读,能够让心灵飞翔,对教育者的作用极其巨大。李镇西老师比较注重对四类书籍的阅读:读教育报刊,这是为了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有关中学生的书,这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教育经典,这是为了直接聆听真正经典的永恒声音。作为教师,一定要把阅读当作自己的习惯,甚至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一。

写作。写作,就是记录生命的流淌。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教师的写作,就是教育思考很重要的途径。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

思考。思考,就是任思想燃烧。教育,是关于精神的事业。很难设想,作为精神引领者的教师,会没有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实践,伴随着不断地思考,在李老师看来这是一名合格教师起码的素养。思考,只需要良知和常识。有良知的教师,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个性。所谓“保持个性”,就是保持纯净的自我,保持崇尚率真、远离城府、保持本色、抛弃面具、追求单纯、拒绝成熟、忠于心灵、执着理想的个性。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保持对生活最初的真心,才能不被世俗所麻痹,一个人只有随时保持清醒与纯真,才能忠于自己,不迷茫,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都是被考验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永葆初心,不忘来路,在教育这条罗马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

决定人生高度与事业境界的究竟是什么?李老师认为:技术、人文、思想、信仰、人格这五大要素应该是同时追求,最好是同时具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是首要的,那还是人格。

技术。一个上课精彩而应试成绩也很突出的老师,理应扬眉吐气。打磨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恒久的意志力、不懈的动力,打磨技术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与痛苦,但是,浸透了痛苦的花才能更加茁壮成长。历经艰辛,才能体会到苦尽甘来的甜蜜。

人文。课堂的人文气息源于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家的分数都不错,但你的分数里面蕴含素质;大家带班都不错,但你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人性,那你就比单纯有技术的同行更优秀。人性的班主任需要有爱的初心和细腻的呵护,更需要教师的智慧与胸襟。办法总比借口多,一个好的教师总有办法去解决棘手的问题。

思想。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教师一定要有思想。所谓“思想”并不抽象,也不高深,说白了,就是我们在做每一天的工作时,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不对?我将把学生引向怎样的未来?我的教育人生究竟追求什么?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每天的反思就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指明前路,反思能够让我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我的目标,让我不会迷茫!

信仰。所谓“信仰”,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每天从事的工作是为别人做,还是为自己做?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是自己内在的需要?教育技巧、教育素养、教育思想,都比不上教育信仰更能让人持久地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只有教育信仰能够使人保持教育良知,守住教育阵地,能让教育之旅无限地延伸。

读完此书让人受益匪浅,我切实感受到李镇西老师作为教育大家给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带来无数的教育智慧和方法,从而帮助我们青年教师不断地成长起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这样一本启迪心智的书籍,我感到很荣幸,也希望能够在这些文字的启发下快速的成长,争取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读书心得

 张婕

这个假期里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来很多观点和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他讲的特别入情入理,可以说表达了我的心声,我开始思考如何像李老师一样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该书围绕教师提出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从“智慧教师养成记”“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技巧”“对待特殊学生的妙招”和“教师的尊严源于何处”五大方面,一一为教师们答疑解惑。此外,书中还谈到了很多有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话题,例如:如何第一次给确立班委干部”、“如何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如何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等等许多方法都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借鉴使用

在这里,我最想分享“减少刻意的教育”这一观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没有人会否定教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如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等,诚如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目标,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目标一样。但是,没有必要把这些目标拎出来跟学生进行“宣告”。相反,不动声色,潜移默化,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品行感染着学生......这些教育的艺术,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语、数、外三门课程中最“自然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在引导他们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健全思想和人格。所以,我们听到的往往是“语文有什么难教的”“语文不用教学生也会”诸如此类的言论。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刻意的教育形式,如,学生读完某本书非得写个读书笔记,参加完某一次活动写个游记等。动辄强调活动的“意义”,甚至把郊游同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捆绑在一起,以至于每次出发前都要跟孩子们打招呼:“要仔细观察,回来要写作文的……”这只能败坏孩子们的口味:“老师,可不可以不参加啊,还不如写作业呢!”对大自然的向往,被“写作文”的负担甚至恐惧所取代,这应该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意义吧。而且教育者似乎都喜欢给每次外出冠以一个“名分”,不能叫“玩儿”,必须叫作“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美的感受,视野的拓展,胸襟的开阔,皆为教育。学生受教育不仅仅是提高了认识,或者获得了启发,还应包括心静更加宁静,眼睛更加清澈,幻想更加奇特……所以,我不主张让我的学生在每次外出后写作文或者感受,玩就应该自在地玩,去尽情释放孩子的天性,聆听大自然奇妙的言语。

我也很喜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玩耍,有时候我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和我的学生讨论某个明星,某部电视剧,当他们不把我当做老师的时候,很乐意跟我敞开心扉的交流,这其实无形中为我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身心发展提供了一手情报。

我希望能够有这样一次机会,能够带着他们去远足旅行,去田野,去河边,像我小时候读到的作文选里所描述的那样,架锅煮饭,炊烟袅袅,做有趣的游戏,说奇妙的故事。诚如冰心奶奶说:“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或许,在某个不经意间,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会给我的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使他们成为诗人,成为画家,成为探索者。都说人的梦想会在幼年的某个时刻被埋下种子,我希望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播种者”!当他们长大回忆往事时,会感谢这样一段奇妙的经历曾带给他们欢乐,舒心。你看,这也不是“刻意的教育”,但同样具有教育的意义。

说到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个我在“刷朋友圈”时无意看到的某一位家长的动态。她家小孩在我上完鲁迅的一篇课文后买了许多本鲁迅的书进行阅读,对鲁迅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我不过是在上课文时简要介绍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虽说小学阶段我们无需对文本背后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避免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困难。但我也是受到了我实习老师的影响,他告诉我:苏派语文讲的是语言训练,看重文化的熏陶,他个人亦重视文化传输。(我到现在都保存着这条语录,这也是实习老师无形中对我的教育了吧)所以,我也总想着给学生稍稍普及一些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虽然有时候讲到一些高深一点的文言文时,他们会一头雾水,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但是他们也依旧保持着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就有很多家长好奇我到底有着怎么样的“魅力”,以至于他们的小孩一回到家就抱起语文书、课外名著饶有兴趣地看。我不过希望孩子们快乐学习语文,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罢了。

2020年春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疫情限制了我们的出行,孩子们也无法返回课堂正常上课。虽然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病毒的折磨,但于无形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学会要爱护大自然,珍爱生命。同时,我们也真真切切地对每一位对抗病魔的“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疫情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人生教科书,没有形式,没有刻意,我们也能上好此次抗击疫情的“人生大课”,成长为一个有理性思维、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做贡献的人。

当然,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谈到的“绝不是反对教育意义,有时候也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只是要减少刻意的教育。”有时候,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也需要一些大张旗鼓的慷慨陈词,但这些刻意的教育要减少。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隐藏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教育教学以及和学生相处过程中很重要,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有很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润物无声,而不是空洞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同身受,而针对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这一效果,就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了,辩论、讨论、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等,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做到手脑并用,而不是课堂上的看客才行。而平时和学生相处时,也本着平等的态度,而不是高高在上,要有儿童视角,用赞赏和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们真的特别喜欢李老师所讲的不把我当老师看待,让我可以一直保持着少年的欢乐和青春的激情,难怪总有学生喊我“姐姐”,难怪我笑点低,总被学生们逗得大笑不已,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智慧做教师,做智慧的教师

 

 

读《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刘明

 读罢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掩卷沉思,感慨万千。既陶醉于教育机智、谋略,更折服于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满腔热忱。

  魏先生之教育,如高山,巍峨壮观,让我叹为观止;亦如细流,涓涓潺潺,点点滴滴直润我心。一种教育,只有上升到做人的高度,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魏先生的教育就是如此,他的教育是真正关注学生人格健全、身心两健的教育。

  读此书,我陶醉于魏老师的开阔胸襟。“改变自我,天高地阔”这是魏老师自己的人生准则,也是他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正如当下流行的——如果我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让我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说到易,做到何其难!学校德育处的每月评比,我班今年总是经常扣分:不是哪个同学班级有纸屑,就是包干区域没打扫干净,要不然就是哪个学生在路对上疯赶或高声喧哗,甚至是又忘记红领巾……每天我总是在为这些琐事儿烦心在班里也强调过很多次,但还是屡次再犯。看似忙忙碌碌地没个消停,结果却是徒劳无功。看完此书,我恍然大悟,之前的问题症结可能全在于我。由于我没找准问题的根源,只在一味地埋怨孩子们,才造成了这个现状。于是,我改变了心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了一批小助手。这下,我的班级也变得井井有条了!

  读此书,我还陶醉于魏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心。面对学生的问题,首先耐心倾听,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面对班级矛盾,与真情相告,和学生们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捷径。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做到了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他做错了事,同样按照班规接受惩罚,不准任何学生帮忙替代;高兴了,和学生共同欢呼雀跃。这种真实、真情,是学生终生难忘的珍贵记忆,更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想起他对学生的宽容,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对待班里的一些“问题学生”经常容易失去耐心,读此书,我更陶醉于魏老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魏老师爱学生,但也绝对不是只赏识不惩罚的。面对犯错的学生,他从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魏书生爱的智慧、教育的艺术。

  “班级和人生维系的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班级像一条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这是魏书生老师在此书自序里的话,这句话也进一步诠释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班级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应该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多真切的描述啊,喊出什么就反射什么,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这就是教育!

  尽管此书已读完,但它对我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因为它将是我教育生涯中的航灯。

 

                读《正面管教》有感

                           张蒙蒙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用自己的期望,要求和攀比,逼着孩子向前走,往上爬。一部分孩子可能资质较好,跑得快,爬的高,家长满意,老师放心,这部分孩子自然让人心生欢喜。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是属于平常人,短时间内跑不快,爬不高。在这部分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把自己束缚在一个自己编织的网里,习惯于看到她(他)15%的缺点,而忽略她(他)85%的优点。在孩子出现一点问题时,就容易小题大做,甚至有时候会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而感到恐惧,而这些消极情绪只会传递给孩子负面的东西。孩子也每天焦躁不安,没有自己真正的成长空间。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对老师或家长失望,最后真的成为所谓的问题孩子。对于这一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是何其的无辜。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带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感受,让孩子放松自己,把自己从紧张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使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正面管教》这本书可能会给我们诸多指导与帮助。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作品。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正是采用了正面管教的方式。何为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骄纵也不严厉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以相互合作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来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能更好的学习于自身有益的生活技巧和社会技能,才能培养出自律和责任感,使自己能从容的面对人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书中用很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针对孩子的某种行为采取怎样的应对方法。对于家长来说,正面管教在教育孩子时有很大的益处。对于老师而言,在学生的管理中,正面管教的方法也是非常实用。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孩子的内心需求要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给予孩子有原则但无条件的关心与爱护,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学生是社会人,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知

道,学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感情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随意强加给学生一些外在的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这样做我们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下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扼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禁锢他们的思想,还有可能会引起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抵制或抗拒。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绝不是老师要学生怎么做他就得怎么做的,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试着去理解学生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那么师生之间可能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相互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融洽,更和谐。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

一些问题。假如学生和你顶嘴,一种处理方式是:自己先走开,给予学生自我冷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虽然你不能迫使他用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你,但是你可以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等双方心情都平复了,你可以找这个学生谈一谈,但不是找学生来一味的指责,而是给与学生时间让他来表达自己,来说明他跟自己顶嘴的原因。当然作为老师你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说清自己的原则:“我很遗憾你刚刚会生气并和我顶嘴,我尊重你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我不赞同你这样的做法。以后,当你不尊重我时,我会给你平复情绪的时间和空间,但我很希望你觉得自己平复了能尊重我了的时候,能主动来找我,我想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更好的方法。”

相信如果你是这么处理的,你给学生的印象是你遇到问题能够冷静下来,并且能够理性处理,这样的处理也比较有意义。这种处理方式恰恰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教学工作中,还会经常有一种场景,学生抗拒写作业或者即使写了也是一种应付的心态草草完成。遇到这种情况,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如何处理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其实想一想学生本就处于贪玩的年龄,很多时候本该无忧无虑的玩耍,却被困在家里或教室里写作业,心理难免会很排斥和抗拒。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但我们也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知道布置的作业占用了你放松休息的时间,老师感觉很遗憾。但其实你也可以尝试着把做作业当作一个的游戏,其实你在做每一道题目时就像是在玩一个打猎的游戏,如果你成功的解决了一道题目,你就是猎人,题目就变成了你手中的猎物。如果你不下心做错了,你就变成了题目的猎物。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想要帮你变成一个优秀的猎人。在打猎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你可以尝试着想办法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你还可以寻求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老师相信只要你拿出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个猎捕的游戏会让你越来越有成就感。最初可能结果不是很完美,但你努力过了,即使你不是成功的猎人,但你会慢慢成为越来越有经验的猎人,并且向成功的猎人靠近。当然如果你不想写作业,我也不想要去强迫你,因为你也有权利这样选择。但我会替你感觉到惋惜,因为你少了很多提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如果你是这么处理的,我相信孩子会通过你的处理方法知道老师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并且愿意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最初孩子有可能依然不会那么情愿,但我相信你如果长期能跟孩子好好沟通,相信他一定会慢慢地不再把写作业看作一种负担,而是看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始终坚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给予学生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让学生知道你不是“唯分数论”而是愿意去理解他们的老师,相信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轻舟已过万重山,越来越少的学生把学习当作负担。

这样的一条路可能会很长,需要我们有耐心地走下去,但是我们要相信作为老师,如果我们每一次都能运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离赢得学生会越来越近。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这恰恰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获得了孩子对我们的理解和尊重,这恰恰也是我们想要得到的。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吴梵

假期间,我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着,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童心、爱心和责任心。这对我们班主任尤为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学生和很好的沟通,换来的是自己感叹这是一种代沟。

李镇西老师在关于童心的论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二、爱心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的原因或许是他并不懂得“爱心”的内涵,他们把爱心建立在成绩的高低的基础上来,“爱心”化作了分数,不会去考虑学生是是否承受的了这种爱之重……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三、责任心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三心”含义,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业时,我们跟优秀班主任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了。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是根本没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师教育学生很有耐心,他从来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他认为,要一个平时习惯迟到的同学改掉这个缺点不是一两天就行的,要让学生慢慢适应的时间。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昨天访问:7604    今天访问: 2043    本月访问:28688   上月访问: 170861    访问总数: 3615489    文章总数: 2505

版权所有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校长:钟文楼    电话:025-52721771 / 15952084717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华街368号    邮编:211102

管理登录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