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贯通·深融·共享”(七)
----清水亭学校政史中心组一体化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5/27 15:09:26 作者:王东 浏览量:819次
深研新课标 践行新课堂
5月24日,我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全体老师、初中部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老师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部分道德与法治老师,齐聚清新楼三楼微格教室,开展了一次中小学一体化政史中心组教研活动。我校隆重邀请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参与本次教研活动,方峥嵘老师指导了课堂教学并开设《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转变》专家讲座,本次活动的教研主题是深研新课标、践行新课堂。
本次活动由我校仲崇煊老师和附中分校陈玲芝老师同课异构,执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两位老师都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小伙伴”,通过趣味猜谜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猜谜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密切接触的物品,自己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小伙伴”。仲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动画视频,让学生体会物品乱放,不仅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会给家人带来额外的负担;陈老师利用学习单,让学生通过前置性预习,体会东西乱放、遗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烦恼。最后,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当堂学习整理物品的教学活动:仲老师复习一年级上学期整理书包的旧知,再引入本节课将物品分类整理的新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整理书包;陈老师用爱心与耐心,通过现场示范,个别指导,细致地引导学生将文具归类,整理文具袋。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王辉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专家点评,王老师指出,不管是磨课、上课、听课,我们都应该对照《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这也是教研员方老师对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提出的要求。《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我爱我家”单元的第三课,教师在关注课时目标的同时,还需关注本单元的目标,本课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整理与自己生活密切的物品,还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教研员方峥嵘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提出教材以“整理”为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所呈现的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是本单元的编写基调。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群,以主任务驱动子任务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模拟游戏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设置一个模拟空间,请学生参与活动,尝试把一个凌乱无序的小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再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出房间整理规则、摆放依据以及今后保持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自己整理的基本技巧。
最后,方老师在《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转变》讲座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转变更显得至关重要。一体化视域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中小学在教材使用上的衔接,关注育人目标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螺旋式上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社会等进行有机整合,共同构建学生的道德认知体系,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体化教学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形成有机联系,相互支撑,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我校钟文楼书记、吴寿根副校长和吕长春副校长参与听课研讨,相信在“贯通·深融·共享”理念下,我校中小学部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一体化教研之花会越开越灿烂!
(撰稿:黄达宇 校对:桂万兵 审核:钟文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