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结构化教学 追求教学评一致
-----江宁区小学数学“周祥林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3/26 9:57:11 作者:王东 浏览量:128次
为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提升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25年3月25日,周祥林名师工作室在清水亭学校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与,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活动在紧凑而有序的节奏中拉开帷幕,首先,进入精彩的课例展示环节。第一节课,由清水亭学校的倪佳娓老师执教一年级的《数据分类》。倪老师依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了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小清芽(校园吉祥物)当裁判的情境,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实际操作,将各种各个小动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感知数据分类的意义。课堂上,倪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分类的依据,并引导学生表达方式的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紧接着,齐武路小学的陈玲老师带来二年级的《数据分类与整理》。相较于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陈老师以“班级图书角书籍整理”为主题,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分类、整理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自主设计分类标准,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用简单的图表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据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第三节课,清水亭学校的刘双老师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刘老师以巧妙的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好奇与思考。在探究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测量、剪拼、撕拼、折拼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动手操作,互相协作,最终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并结合与AI对话理解帕斯卡的推理法,刘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节课,是科学园小学王庭婷老师执教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王老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转化”这一策略的内涵与应用。课堂上,王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中运用过转化策略的例子,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解决新问题时,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尝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转化为已知,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成功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节精彩的课例展示结束后,进入了评课交流环节。首先,四位授课教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感悟。随后,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各抒己见,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数学思维的培养等多个维度对四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价。接下来两位江宁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李柱俊副校长和吕长春副校长做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现场气氛热烈而浓厚。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周祥林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周老师强调,此次活动通过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课例展示,全面呈现了数学教学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同时,希望教师们能够将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次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通过对不同年级课例的深入探讨,让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相信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 撰稿人:刘双 校对:桂万兵 审核:钟文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