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深融·共享——科学学科中心组举行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5/13 8:45:01 作者:杨菁馨 浏览量:27次
贯通·深融·共享
科学学科中心组举行教学研讨活动
为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共享南京东南实验学校以及附中集团学校、合作办学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展示优秀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增进学校之间的交流,5月9日上午,以“贯通·深融·共享”为主题的科学学科中心组活动如期举行,为学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带来了一场教研的盛宴。
课堂展示
活动首先由东南实验学校祁仲云老师和清水亭学校杨菁馨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课——《撬重物的窍门》、《升旗的方法》。
祁老师首先利用打开礼物罐子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热情,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杠杆。然后组织用探究平衡尺秘密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平衡尺保持平衡秘密。在探究活动中掌握杠杆的奥秘。最后祁老师出示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判断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以及各自的用处。
杨菁馨老师执教《升旗的方法》一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升旗仪式场景导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下方拉绳子,旗帜会向上方移动?”,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展开对滑轮的观察和研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杨老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组建一个与升旗杆类似的滑轮装置,然后将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动滑轮工作场景进行对比,比较异同,引出动滑轮,并展开后续的探究。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科学教研组长杨小莉老师进行评课,她认为《撬重物的窍门》中,教师多次设计了真实情境下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中的现象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解释现象。杨老师还指出祁老师的课堂犹如精心设计的“思维杠杆”,以生活情境为支点,用问题链作动力臂,撬动学生探究潜能。对于《升旗的方法》一课,杨老师提出《升旗的方法》一课同样亮点突出,课堂通过升国旗引入定滑轮,以搬运重物场景导入动滑轮,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特性;实践环节中,学生通过操作和示范,亲身体验滑轮工作原理。整堂课实验设计严谨,学生在浓厚的探究氛围中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研究了滑轮装置本身,希望在后续的课时教学中,贴近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这一单元《简单机械》的整体内容进行大单元设计,让学生开展项目化研究。
最后钟文楼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提出小学科学与中学的物理有阶梯式的衔接关系,前者更加关注定性分析,而初中更加关注数据的定量计算。在小学课堂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建立好奇心,为后续科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撰稿:张晶晶 校对:桂万兵 审核:钟文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