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为中心”,共研课堂新样态
江宁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9/29 14:33:06 作者:王东 浏览量:28次
聚焦“学为中心”,共研课堂新样态
——江宁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9月29日,由清水亭学校承办的区级数学教研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学为中心”为主题,汇聚区内多所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评课研讨等形式,共同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路径。
活动伊始,三节精彩的示范课依次呈现,为在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
清水亭学校市教坛新秀倪佳娓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以“七巧山探险”为主题开展7的乘法口诀趣味课,倪老师借七巧山、七星瓢虫等含“7”元素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瓢虫宝石数理解“几个7相加”,进而自主编写并梳理出完整口诀;随后师生共同发现口诀特点,结合《西游记》典故等拓展记忆方法,通过“对口令”检验记忆效果;巩固阶段以“开小火车算算式”“勇闯七巧山四重关”等形式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学生成功通关获“七星探险家勋章”,课程尾声还拓展生活中的“7”元素并鼓励编数学故事,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识,课堂互动生动有效,充分体现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玩数学、学中思”的特点。
清水亭学校区优青孙倩老师带来三年级上册《数量关系的分析》一课,孙老师通过情境导入、实例探究、巩固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孙老师借助“物品买卖”、“公路修建”等场景,让学生梳理出数量关系,自然引出课题。探究新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随后小组讨论两种解题思路,并明确“从条件想起”和“问题想起”的思考方法,完成列式计算与结果检验,孙老师还带领学生回顾解决问题 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学生从“会解题”向“会思考”转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意识。
百家湖小学市学科带头人焦欢欢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以“观察—发现—验证—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分析彩旗、彩灯排列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建模思想,课堂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用文字、符号、分组标记等方式自主记录规律,进一步理解周期的概念;在应用环节,针对“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用除法解决的方法,之后针对两个项目,自主选择,深化对方法的运用。最后,“小小设计师”任务让学生设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同时,焦老师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从学生的评价看,学生收获颇丰。
课后,竹山小学教务主任、区学科带头人王欢主任以《教研如镜,照见成长的刻度》为题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校级教研、公开课、赛课及骨干教师培养四大核心板块,深入剖析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赋能作用,为在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引。
讲座指出,校级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基础阵地”,通过集体备课、课题研讨、教学问题复盘等常态化活动,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补齐能力短板,在交流碰撞中夯实教学基本功;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练兵场”,教师在课前打磨教学设计、课中展现教学风采、课后接收多元评价;赛课则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高强度的备赛过程促使教师深度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在与同行的竞技比拼中突破瓶颈,实现教学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而骨干教师培养是教师成长的“领航工程”,通过搭建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专项培训等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整场讲座以“教研为镜”为核心隐喻,让在场教师深刻认识到,四大教研板块如同成长路上的“刻度标尺”,清晰记录着专业发展的每一步足迹,为后续教学实践与自我提升指明方向。
随后,清水亭学校吕长春校长对三节课进行点评。他肯定了三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今天的而活动主题“学为中心”相呼应,三节课均立足学生认知特点,以情境驱动教学、以互动深化理解,实现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同时提出“教学应更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的建议,引发在场教师共鸣。
最后,区教研员戴厚祥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指导,他指出,三节课均紧扣“学为中心”主题,体现了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转变;同时强调,数学教学需在“直观与抽象”“预设与生成”“基础与拓展”中找到平衡,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思维的进阶。
此次教研活动为区域内教师搭建了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不仅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教学风采,更凝聚了“以生为本、聚焦素养”的教学共识。清水亭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课堂,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撰稿人:徐世发、刘双 校对:桂万兵 审核:钟文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