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暨校本研修计划
发布时间:2018/9/13 10:53:10 作者:吕长春 浏览量:2059次
课题引领 课改跟进 研修结合 促进发展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教科研暨校本研修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1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功能,从课堂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实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关键,以学校的发展为目标,启动各学科“草根式”课题的实践研究,强化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学习意识,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挥应有作用。
三、工作目标
1.课题:以学校集体课题为引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过程性管理,开展行动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争取收获更多成果。
2.课改:把教学作为科研的平台,强化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实施“课、研、修”一体化研修模式,引入“课堂观察”,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课程:分年级编制完成《趣味数学》校本课程。
4.课时:加强教师的菜单培训和网络培训,继续教育课时合格率要继续保持100%。
四、重点工作
项目一:抓好校本研修,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责任人:吕长春 叶方开 徐世发 孙健 樊友凤 熊小强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岗位成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快速成长极具实效的重要形式。继续教育72课时的考核中,校本研修占36课时,因此,校本研修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效能目标:加强菜单培训与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使教师自觉应用科研的方法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用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智慧成长。
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意识。积极宣传职称晋升改革要求、学带区优评选条件、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等,提高广大教师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时向教师推荐学习教育教学书刊和阅读文章,引导教师利用网络、书报、期刊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2.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1)结合区教育局师德培训、师德宣讲计划与安排,每学期至少安排1次师德培训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巩固专业思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
(2)每学期组织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方面的教师全员培训活动至少1次,班主任培训活动至少1个专题。
3.把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校外培训、集团培训,提高学识,更新理念,通过创造条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
4.把外引和内用相结合。不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深化“菜单”讲座活动。为更多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与机遇,推动教师积极加入区、校两级“菜单库”的建设,做到学校有校本特色的菜单库。开展校内菜单讲座和邀请专家菜单讲座相结合。每学期组织开展校内教师菜单培训和教科研“菜单式”培训各1次。
5.要认真做好教师外出学习返校后的二级培训工作。每学期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中可以查见组织开展的二级培训活动,中小学一共不少于5次。
6.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加强新教师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着力推进“青蓝工程”,落实传、帮、带,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新教师一年见习期实践要完成12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方可转正定级,其中校本研修学时不少于40学时。
(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帮助其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分解出阶段性发展目标,进而帮助和促进教师分段实现,并以个人成长档案的形式跟踪记录其发展情况。
(3)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和青年教师发展班,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开展各类研修活动。通过营造一种共同研究,同伴互助,携手共进的良好发展氛围,使青年教师体会到专业发展的乐趣和成就感。每学期青年教师发展班活动至少3次。
项目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做好过程管理。
责任人:吕长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效能目标:细化管理我校现有的集体课题和个人课题,重点做好“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九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校本探索”课题的开题与研究工作,同时加强对个人课题的指导,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让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
具体措施:
1.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九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校本探索》立项开题,建立研究核心小组和各子课题组。
2.加强集体课题的研究、交流、总结工作。及时了解学校各子课题研究进程动态,组织教科研核心团队和子课题组负责人互相交流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并请有关专家指导。
3.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确立实实在在做课题的思想,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起来,以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为抓手,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和总结,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完善课题研究。
4.加强课题资料的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抓好教科室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和存档工作。
5.做好个人课题指导工作。做好区级第10期个人课题申报工作,对于立项的各级个人课题,将作跟踪管理,定期做好课题的过程监控、研究过程材料的上报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多层次交流等途径规范管理,推进“个人课题”常态化,做到每学期至少1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研讨。
项目三: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人:吕长春 叶方开 徐世发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宗旨和归宿。
效能目标:把课堂观察的科研方法引入课堂,带给教师,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用现代科学理论改进我们的课堂。
具体措施:
1.研究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九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校本探索》课题为抓手,推动全校深入研究适合我校的基于“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策略等可操作可推广的范式。
2.引入课堂观察研究方式。从科研、实效的角度,制定基于少教多学的的课堂观察评价表,用新的科研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拟在11月中旬分别在中小学各选一节数学课,开展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3.推进新优质初中内涵发展。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以质量为主题,从科研的角度探究新优质初中课堂教学,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相关研讨实践活动,强化交流,聚焦课堂,增强实效。
4.总结推广本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协助开展好教学开放日活动。深入调研本校在课堂教学质量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为全校课堂教学提供示范案例。继续做好每年1次的中小学“践行少教多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项目四:抓好论文获奖和发表工作,推广科研成果。
责任人:吕长春 刘羽 潘恭银
效能目标:保证有更多的教师获奖,课题立项,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高工作实效。
具体措施:
1.鼓励教师且行且思,参与评比。鼓励教师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总结,边提炼经验,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撰写各类论文、案例等相关教学文章,申报个人课题,参加市、区等各级组织的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
2.鼓励教师知行合一,积极课改。鼓励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3.进一步联系有关出版社,为想发表文章的教师创造平台和机会,提高论文获奖率。积极动员骨干、党员、40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与论文写作和评比,对教师的论文组织专家或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争取获奖或发表。
项目五:抓好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工作。
责任人:吕长春 徐世发 叶方开
效能目标:丰富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改善数学薄弱学科的位置,提升数学学科的整体质量。
具体措施:
1.和两部教务处联系,安排备课组长编制1至8年级的《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每个年级分上下册,每册12课时,有数学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题等内容。
2.让数学老师每周从地方课程中拿出一课时来组织学生学习,了解数学文化,激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附:月度工作表
月份 | 主 要 工 作 | 责任人 |
九 | 1. 根据上级要求修改完善计划。 2. 组织教师申报校内菜单和区级菜单讲座。 3. 组织教师申报区级和市级个人课题。 4. 组织学校集体课题开题。 5. 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和青年教师发展班。 6. 组织新老教师青蓝签约仪式。 7. 协助完成新优质初中年度考评。 8. 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 | 吕长春 |
十 | 1.组织校内菜单培训。 2.指导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3.和两部教务处组织新教师上亮相课。 4.分工开始数学校本课程的编写。 | 吕长春 |
十一 | 1.组织区级菜单培训。 2.提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网络培训。 3.组织青年教师发展班活动。 4.开展中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 吕长春 |
十二 | 1. 组织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2. 协助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 | 吕长春 |
一 | 1.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 2.及时检查将有关活动开展情况上传学校网站。 3.做好学期教科研的总结工作。 | 吕长春 |
2018、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