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文章内容
新教师亮相课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8/10/23 13:58:11 作者:吕长春 浏览量:6306次

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小露珠    

            李珊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话。

4、明白小动物、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淀。孩子们对童话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小露珠的特点、作用。但是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东西观察不够仔细,对小露珠的特点和作用还不够清楚,所以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猜谜语。

 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

(从谜语入手,揭示课题。)

(2)展示小露珠的图片,重点让学生观察到闪亮、透明、圆球等关键词。

(3)板书课题,露珠前面加个“小”字,你有什么感受?齐读课题。随文识字,复习多音字“露”。

 (从题目中一个“小”字初步体会小露珠的可爱。)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c.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a.认读生字,重点讲解“临、粒、哇、植”。

   认真观察4个字,同样是左右结构,书写上需要注意什么?

 b.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请小老师领读。

  (学习本课生字词,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

 c.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对个别难写的字、形似字进行书写指导,力求学生把字写匀称、美观。)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讲述,使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初步的了解。)

3、品读第1自然段

(1) 朗读第一节,在文中划出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地点和过程。

  (三个问题分别请学生回答,时间:夜幕降临,地点:荷叶上、禾苗上、花朵上)

(2)小露珠在出现的时候,有什么变化?谈谈理解。

(3)谁能把小露珠的变化读出来?指导朗读。

(4)你们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感情了。

  谁能像老师这样,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话?

  (从课文入手提炼“越来越……越来越……”的用法,然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品读2-5自然段,体会小露珠的“美”。

(1)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的小露珠,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有小青蛙,小蜻蜓,小蝴蝶。大声朗读

  2-5自然段,看看小动物是如何向小露珠打招呼的?

(2)你想做哪个小动物向小露珠打招呼?

(3)借助图片理解小露珠的闪亮、透明、圆润,指导学生读出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

  (提示学生读这类文章要边读边想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4)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2-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的结构,三个动词准确写出了三个小动物的特点。注意用词准确。)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的特点,为背诵课文奠定基础)

(5)让我们也学着小动物的样子,带上动作再来分角色读2-4自然段。

  (请几位同学上台扮演一下)

(6)指导朗读,读出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课间作业

  完成习字册D6 生字部分。

教学反思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动作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也请了同学上台扮演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促进学生感受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经过语文教研组老师的评课,之后的教学在以下6个方面需要做更多改进:

1.在谜语导入后,欣赏图片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描绘所看到的图片,从而加深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印象;

2.学生第一遍初读时,应放开声音,正确流利的朗读,不添字不漏字;

3.课堂上的板书、PPT上的重点内容,应指导学生做笔记,注意什么时候记,记在哪里;

4.课文一个部分结束时,可以采取复述、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概括段落内容;

5.课堂上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如:课文中的小动物有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

6.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在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过渡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应该再好好斟酌,更有针对性。

  感谢学校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的建议与评价,让我受益匪浅。

                                         2018.10.08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林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明白《揠苗助长》的寓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设疑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3.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4. 齐读课题
 5.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6.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板书: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枯萎、兴致勃勃

2、学写本课生字。

3、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4、朗读时思考问题并且练习说一说:
 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指名学生说
三、理解文本,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假如你是一株被拔高的禾苗,你会对农夫说什么?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教学反思:

我对于《揠苗助长》这篇寓言的教学是从学生了解过的故事的三个要素: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有条理地了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梳理清楚故事脉络。

首先说说我这节课的优点: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学习本课生字,通过学生跟写书空,描红习字册等方式进行生字的学习,充分掌握本课生字。在教学本课时,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让学生从质疑课题的角度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充分思考,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结构。

其次要说明本课学习的缺点:

1、对学生的点评不够恰当、准确。如在教学“寓”字时,学生提出不适合这个字的记忆方法的时候,需要准确提出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合理记忆本课生字。

2、教学环节设置不够合理。如:在初读课文时,应将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放在学习生字之前,让学生能够先整体感知课文,再去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在精讲课文时,要注重让学生多做想象训练,充分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语气,进而学习朗读课文。

3、板书设计不够精巧。好的板书是要让学生能够从关键词中把握文章内容,在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上,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简练。

4、ppt制作不够注重细节。在ppt的制作上还不够注重细节,对于课文内容和问题的设置还不够准确。以上都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需要我在课后多加注意。

整节课下来,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自己真实的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能够再进步,在教学这条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推敲

                            马文宇

教学设计

导入

  1、板书“推”,让学生做推的动作,板书“敲”让学生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动词组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推敲》。

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划出读不懂对的句子。

2、请学生起来读生字。

3、难写的字讲解,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敲、貌”(敲右边的攴是击打的意思)

4、“门闩”的释义

三、再读课文

  过度:理解了文章中的字词,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并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中用词的故事)

1、你对贾岛和韩愈有什么了解吗?

2、出示ppt,指名学生读。

四、精度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贾岛和韩愈的故事中。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交流
  3、朗读:(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4、师: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2)、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3)、如果要你来复述这段内容,你觉得哪些字不能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3.你觉得贾岛是个怎样的人?

(三)读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2、你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用四个字概括一下这四段话的内容呢?(韩愈解疑)

3、韩愈是怎样说的?看了他的话你有没有想起前文那句话

4、所以贾岛听了韩愈的解答,心中的疑问自然解答了。后来这首诗中的“推”也就改成了“敲”。

(四)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们觉得他们还会嘲笑贾岛吗?为什么?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五、回顾复习

1、学完了整篇课文有没有那位同学能再来和我们复述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呢?可以借着黑板上的四字概括的提示。

六:习字册

七:作业

     1、准备默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尝试复述这篇课文,无论是四字词的概括还是最后一部分回顾复习部分的内容的设置,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复述这篇课文。但是在复述这个问题上,一开始的教学环节的设置违背了五年级学生需要达到的复述要求。我让学生出来用一句话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学生把整篇文章概括的很详细,说的也很流畅,这时候我鼓励了他但是又加上了一句“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呢?”五年级学生的复述要求是能够讲的生动具体,能够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违背了这个要求。

   而且整节课上下来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应该更加利用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学习。另外,整个课堂进行的不是很流畅,在反思过程中,我把这个问题的原因总结为了两点:1、对于课堂的掌控还是很生疏,应该多多向师傅学习,学习课堂掌控的技巧。2、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不是很合适,很多问题抛下去学生没有反应,我认为这是因为我既没有做好过渡引导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好合适的问题。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婷

复备人

刘婷

备课时间

2018.10.8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牛郎织女》

授课时间

2018.10.12

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通过学习,掌握概括文章的方法,知道从两个方面来学习,“写什么”和“怎么写”。

重、难点

掌握阅读文章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
(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 )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
师: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
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
生:我再谈谈喜鹊。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板书:喜鹊)
生:文中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孩子,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
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二)、人物归类。
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板书)
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板书)
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那就是喜鹊。
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
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三)、概括内容
师: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 )的故事?(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二、怎么写的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同学们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这个故事的。作为六年级同学,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那现在再把课本打开,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融到里面去,读读,看叶圣陶老先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故事。前后桌可以讨论讨论,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先读课文、讨论后,再发言。)
(一)、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

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也叫“设悬念”。
“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这是第一个悬念。第四小节,“这姑娘是谁呢?”又是一个悬念。后面还有老牛最后讲的那句话:“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留下的皮究竟有什么用,这又是一个悬念。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救她呢?这还是一个悬念。(板书“悬念”。)
师:这里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师:再读读下一处悬念。“这姑娘是谁呢?”
师:憨厚朴实、心眼好的牛郎,遇到的是位仙女,想象此时的心情,该怎么读这句?这姑娘是谁呢?(学生故事把“这姑娘”和后面的内容停顿开,前抑后扬的语气。)后面的这个悬念“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师:这样的悬念该怎么读?这个“可是”虽然没有标点,但你要是读的话,也许可以?读成“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师: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我相信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
师:哥嫂待牛郎不好,引出老牛却和牛郎好,这也叫故事的“反衬”,故事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
师:提示学生第二段,时间“线索”用得好。这样写,好在哪?
师:这些时间线索就像一条漂亮的项链,把每个情节的珍珠串联起来,而且让故事更加口语话,有益于口口相传呢。
(二)、体会故事感情
师:表达故事的方式很多,如果我们细致展开的话,还能谈个没完。暂且聊到这里。当然,这么多方法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用这些方法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生:我觉得民间故事最终要表达的,就是故事的思想感情。故事不感人,谁还讲下去呢。
师:说得太对了,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走进这故事的文字里去,体会体会这篇故事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题目叫《牛郎织女》,咱就在两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一遭。先找到两个人“相识”的段落读读,谈谈。(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如果你就是那天上的神仙,我想问问(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织女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呀?(口语交际,学生自己谈) “挺”字可以表现出,尽管他们家很穷,你看图,男耕女织,仙女也得下地劳动,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不过他们心情好,所以说“挺美满”。(课件: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情不自禁,一起跟着附和起来。)
师:天有不测风云,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将他俩隔开,这时喜鹊搭起了桥,这自古就被称作相思鸟、恩爱鸟,表示团圆喜庆的喜鹊,搭起的横跨天河的桥多么美丽而壮阔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相会。想象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说说望穿秋水的他俩彼此会怎么诉说。

(课件:牛郎对织女说:织女对牛郎说 。)
师:想象出的神仙来弥补这最美的爱情。让人们有个念想,所以,才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其它爱情故事。如《梁上伯和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它们与《牛郎织女》合称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课后,请同学们也试着去创作,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在花藤架下,听的会是你的创编的牛郎织女追求“美满”的爱情故事呢。

板书

设计

牛郎织女

织女 王母 喜鹊 (神)

老牛 牛郎 哥嫂(天上) (人)  (决心)

教学

反思

  1. 本节课设计主要围绕“如何做好阅读理解” 展开讲评,两个点“写什么”和“怎么写”,学生在“怎么写”这个点掌握不是很好。

  2. 课程设计“怎么写”设计的难点过多,应当设计两个点就够了,时间线索与拟人,由于方法设计过多,导致学生在掌握时没有说出来。

  3. 设计牛郎与织女对话时,没有给出范例,导致学生说的答案太过简单,甚至偏离我的预设。

  4. 读书的时间不够,由于设计太想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在读课本时间不够,也不够细致。

  5. 概括“写什么”内容时,也没有具体给出范例,学生在回答时偏离主题,回答的太过简单,可设计围绕人物,或者情节,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回答。

6.  小露珠

吴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一类字,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一类字,认识“钻”这个多音字;

3、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4、让学生体会到小露珠的可爱美丽以及动植物们喜欢它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到动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以及喜爱它的原因;

2、感悟大自然的美妙和谐,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术师,春夏秋冬,四季变迁,他为我们变出了各种美景奇观,考一考大家,大自然这个魔术师能把水都变成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雨、雪、雾、冰雹……(播放图片)

2、勤于思考的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些跟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它们的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这些字就是形声字,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跟自然现象有关的新朋友----露珠,板书“露珠”,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老师再在前面加一个“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大自然里各种跟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引申到小露珠,既让孩子们知道露珠的形成是一种自然形象,又巩固了二年级时所学习的形声字。)

二、欣赏图片,初步感知:

1、夜晚降临,气温越来越低,越来越冷,大自然的花呀、草呀,身上的热气都消散了,这时,空气中的水份一碰到这些凉凉的花草就会凝结成小露珠,也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大家想欣赏它吗?看,它来了,大家坐端正,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这个新朋友吧!(欣赏图片)。

2、欣赏完了,说说你的感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新朋友呢?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到露珠的美。)

三、接触课文,熟悉课文:

1、看来,大家已经被小露珠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想深入地了解这个新朋友吗?那打开课本,让我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有些小要求(出示自读要求),谁来读一下自读要求?

2、那同学们开始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吧!

3、刚才同学们读书的姿势真端正,也读得特别认真,老师呀要考验大家,为大家准备三道关卡,有信心闯关成功吗?做好准备!

4、出示第一关:生字关

(1)开火车读(2)齐读

5、出示第二关:词语关

(1)分行指名读(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去拼音后:

(1)开火车读(2)分组分行读

6、出示第三关:句子关

第一句: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相机理解“黎明”的意思);
第二句:“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相机复习“比喻”);

第三句: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相机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指名反复读以上三句。

7、你们真棒,顺利闯关成功,小露珠也在为你们鼓掌!那么读完课文之后,你们又认识了什么样的小露珠呢?谁再来说一说?你们喜欢小露珠吗?

(设计意图:通过从易到难,由字、词再到句子的这种闯关方式让孩子们尽快地熟悉全文,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初步体会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

1、不止你们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小露珠呢?(生回答小动物)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有哪些小动物吗? (指名回答:青蛙、蟋蟀、蝴蝶)

3、你怎么看出小青蛙喜欢小露珠呢?小青蛙怎么夸小露珠的?谁来读? (出示句子),在青蛙的眼中,小露珠就像什么?(闪亮的钻石,出示图片)那小青蛙看到钻石般闪亮的小露珠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谁再来夸一夸?

4、用类似的方式引导孩子反复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小蟋蟀和小蝴蝶的话,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以及小露珠的美丽。(相机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5、那么你们说说看,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呢?指名回答(因为小露珠很可爱,很美丽)

6、那你们能不能也学习一下小动物们那样夸一夸小露珠呢?出示句子,仿写句子。

五、初步了解露珠的形成过程

1、那么这个人人爱的小露珠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课文中哪里有介绍?(第一自然段),谁来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露珠是从夜晚开始到黎明之时逐渐形成的)。

3、出示“比一比”,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呢?(因为“越来越……更加能凸显出露珠变化的过程”),指导学生造句。

六.认读生字,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在这堂课临近结束之时,老师还想强调两个字;

2、出示“临”,问一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师范写,生跟写。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美丽可爱的小露珠,其实不光动物们喜爱小露珠,植物们也是很喜欢它的,那么为什么动植物们都很小露珠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教学反思

从导入来看,联系生活实际,并且复习了“雨”字头的形近字,值得肯定;但是节奏过慢,影响上课进度。另外,在导出“露珠”的概念后,出示的不同露珠形态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边欣赏边说一说看到的感受,既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也是对预习课文作业的一个检查与验收。

初读课文,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仍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开始读的时候,只要做到字词读音正确、句子流利通顺就很好了,有感情的读可以在后文教学中引导,要建立在对课文的理解之上。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老师应该关注课堂,在座位间走动,了解学生读的情况。

对于生字教学要有重点,三年级的孩子要慢慢掌握自学生字的方法,老师可挑选易错、难写的生字进行具体讲解,其余可自学。也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间相互讨论,说说哪些字需要着重记忆,教师点评并纠错,给予正面引导。

进入课文的教学后,对于用小组竞赛进行教学的方法还是不错的,但是奖励要当堂完成,不要拖到课下,不然效果会打折扣。培养孩子记笔记的习惯,但要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记,记在哪里,课堂上随时提醒。

最后,在板书设计上要多花些心思,好的板书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在看到板书的时候就能理解一篇课文的脉络和层次,知道文章说了些什么内容。

  1.                              泉城

郁梦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第一段的构段方式,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导入: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的城市,市区内有天然涌泉百余处,风光秀丽。所以人们又称济南为泉城。近代著名作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所写“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佳句,就是泉城景物的生动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泉城》这篇课文。

  2. 板书课题:泉城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

2、检查自学成果:在请同学回答问题前呢,老师想先检查大家生字的自学成果。请看大屏幕,蓝色的生字男生来读,红色的生词女生来读

3、教写生字:悬、崖

4、回到课文:谁还记得刚刚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谁来回答?

5、出示最后一段: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 说说这段话在文中 的作用

二.再读课文

1.济南的泉水多,你能说出具体有哪些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默读课文,圈出这些泉水的名称。

2.这些泉水在文中哪里呢,具体在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

3.引导学生分段

三.精读课文

1.指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说说感受(多和美)

2课文中有一句是写济南泉水的名气大的,是哪一句?从哪里可以看出济南泉水的名气大?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1.   济南泉水的名气大,不仅由于泉水多,更主要的是由于这些泉水的美丽和神奇。这些泉水美在哪呢?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呼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思考:这一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泉水的?(形态和声音)读了这一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作者为了把泉水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是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3.   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生字较多,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社齐读或自由的朗读课文,这样很难发现哪位同学有哪些字读不准的,所以在自由朗读之后分节找同学范读这样效果会更好。

其次,在教学第一段时应先让学生自己朗读,默读课文,想象泉水喷涌的种种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而我缺乏了对学生的想象指导。

最后还有一点不足的是,上课语速过快,这点我会及时改正。

《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

石小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课堂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有一份职业,全年365天没有休息,没有一分钱工资,需要掌握医疗,健康、心理等多方面知识技能,这样的工作怕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然而全球却有几十亿人做着这份工作,那就是——母亲。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

二、通读课文,梳理结构

(一)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二)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学生朗读课文。】

文章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明确〕 (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临终嘱托。

三、初读感知,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在资料的帮助下感知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得以真正体验。

作者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多年来,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 示例:(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欣喜于自己的成长,已能完全理解母亲了。

师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四、概括内容,感知母爱

[设计意图] 通过顺读故事情节,初步认知母亲的形象和文中对母亲的刻画,以利于下一课时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感悟。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北海菊花?

〔明确〕 第一次: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我”说:“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说:“什么时候?”母亲喜出望外。

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标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3.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产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 母亲。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她更爱儿子?

〔明确〕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而我们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板书设计

我           母亲

自暴自弃      小心翼翼

答应赏花      喜出望外

尚未成行      与世长辞

重燃希望      天人永隔

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残疾作家史铁生为怀念母亲所作,以前读过他的《病隙碎笔》,因为特殊的经历,史铁生对于生命的思考比常人更加深刻。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几篇文章中却都谈到了生与死的话题,这一类话题离现代中学生比较远,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应该会成为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进行具体教学实施后,课堂导入环节比较顺利,互动较好,对于亲情都能有一定的感知,对于自己和母亲之间的话题也不陌生。

课文梳理环节基本上对于课文所记叙的事情理解无误,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情感这一方面有所欠缺,比如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关注我的动向”都说明了母亲克制而伟大的爱。学生大多从参考书上可以理解到母亲角色的伟大和无私,但对于一个生病的儿子,而且是面临着终身残疾的儿子,母亲的爱不可能是热烈奔放的,多了一种克制。这样细微的变化在行文中有所体现,如:母亲忍住哭声。但学生无法理解母亲的克制或是克制的原因,因而对于这样的人物动作描写也容易忽略。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

在文章情感主题升华环节,学生可以准确理解作者对母亲逝去的难过伤心,但理解不到作者内心的愧疚。作者身体残疾后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痛当中忽略了身边的人,也许早日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悲剧也不会发生。所以母亲去世后作者是有愧疚的,但这一层次学生往往会忽略。

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后我有以下体会反思: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课文字词的理解,情感的理解,更是人文情怀的播种。十几岁的学生对于生与死这样的话题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他们理解这样的命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上有很多学生对于“死亡”的说法比较随意,也没有产生对生命的敬畏,这也有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不觉得在这个年龄和他们谈论生死是残酷的,消极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从小对于生死这两个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话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课文的学习可以与作文的训练相结合。月考中学生的作文体现出的问题非常的具有共性,立意不够高远,其次,人物情节描写过于浮夸。其实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没有一句话写感谢母亲,写母亲的爱伟大无私,但每句话都在表达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从大师身上学到写作的方法,如何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而非空洞。

《秋天的怀念》一文包括史铁生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对于教学而言也是和学生的一次共同成长,希望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正能量也能感染他们。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  倪佳娓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认识千克

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感知轻重。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包麦片和一包薯片.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同学们会想到掂一掂。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3)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

4.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课件演示各种秤。

在生活中,人们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时都使用台秤。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买东西。(教材第30页“想想做做”第3题)

(1)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物品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的质量的?

(2)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拓展知识。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质量)

4.读教材第30页“你知道吗?”。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一袋大米重25千克,4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到商店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认 识 千 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这节课开展的活动比较多,所以课堂秩序很重要。

3、开展活动后,一定要给学生适当的反馈。

4、课堂作业有点少,应该多一些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千克。

“6的乘法口诀”教案

吴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和比较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的相乘的积。

(2)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通过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大家齐读1~5的乘法口诀。

2. 同桌互背、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背的时候配上手势)

3.直接说出得数。(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回答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

  5×1=          3×4=          2×4=        

  5×3=          3×5=          4×4=            

  4×5=          2×5=          3×3=

  1. 填上未知数

 5×()=15      2×()=8     ()×3=6     ()×( )=16

二、引导探索,交流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学生:旋转木马一次可以坐6人。

师:观察真仔细,那老师还有许多问题呢,2次、3次、4次、5次、6次?

一共可以做多少人呢?

同学思考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老师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谈话:题目告诉我们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呢?请学生回答(在表格里填12)3次、4次、5次、6次呢?你能照样子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表格,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是怎样算的?

2、编6的乘法口诀

(1)编“一六得六”口诀

教师对照表格第一列数项学生说明:1次可以坐6人,人数就是“1个6”

板书:1×6=6 6×1=6

那谁来当第一个小勇士?根据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并勇敢地大声

告诉同学们:你编的乘法口诀是什么。(提问个别学生)

板书:一六得六

师:你真棒!(齐读口诀两遍)

提问:“一六得六”这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一六得六” 表示1个6是6)

(2)编“二六十二”口诀

教师对照表格第一列数项学生说明:2次可以坐6人,人数就是“2个6”

即2个6相加是12,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6=12或6×2=12)

板书:2×6=12 6×2=12

那谁来当第二个小勇士?根据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并响亮地告

诉同学们,你编的乘法口诀是什么。(二六十二)

提问个别学生。

板书:二六十二

谢谢你,你编得很正确,很清楚。同学们把掌声送给我们的二号小勇士吧!

(齐读口诀两遍)

师提问:“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

(“二六十二”表示2个6相加是12)

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3)看图填表,小组合作交流,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6的乘法口诀

师: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你能对照表格中的数,仿照上面的样子编出其他乘法口诀吗?自己试一试,并完成书上35页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说出:1个6是6,2个6相加的和是12,3个6相加的和是18,4个6相加的和是24,5个6相加的和是30,6个6相加的和是36。

请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①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两遍。

②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和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讨论结果有:

1、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多6。

2、第一列是:一、二、三、四、五、六,第二列都是六。

3、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多了一个6。

………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因为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多了一个6,每两句口诀

间它们的得数都相差6,所以我们把这6句口诀叫做6的乘法口诀。

板书:6的乘法口诀

1)全班快速读一次;

2)分四大组读(一组一句),最后两句齐读,看哪组的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深化,尝试应用

1、教材第36页第4题

先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把书上的填写完整

师:哪组坐的最好,我们就从哪组开始开小火车,要求读出算式并说出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出示趣味儿歌,全班再次齐读6的乘法口诀

再读一遍,要求会背诵的尽量背诵出来

2、教材第36页5题

先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在书上填写完整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答案

集体订正时。

3、练习十三第6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回答,请多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很好,一个这样的长方体需要6个这样小方格。

师:请同学集体再读一遍问题

给学生时间把答案写在书上,请同学回答,再集体订正。

四、总结

师:到这节课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1至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一起背一背,好吗?

生:一一得一,……

师:同学们背得可真好。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大家表现都不错,希望大家在下一节课上也像今天这样棒哦!下课!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2~5的乘法口诀”以后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 ,所以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根据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让学生从加法的算式引人教学主要学习内容,也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有关6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自己编口诀,然后小组(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编的口诀是怎样想的,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加以掌握口诀。

为让学生更快的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把填表补充完整,开火车,拓展题等学习活动,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以求学生更好的掌握口诀,同时,通过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但教学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言语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使课题的引入更加生动,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要具有指向性还要给学生多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在板书的时候要更加清晰完整。本节课我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出了一个小问题,在课堂上我只是指出了问题还应该及时纠正修改,意在提醒同学们遇到问题应该养成及时纠正的习惯。这还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克服,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不断提高。

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耿敏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分数乘整数)

2、出示:篮子里有12个蘑菇,如果把这些蘑菇的 分给小兔,小兔分得多少个?

引导:这道题是在三年级学习的一道例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指名说一说怎么想的。

提问:还能怎么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揭示课题:简单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二、            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出示例2: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  是红花,  是绿花。(1)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要求:1、思考   是什么意思? 2、涂色表示红花的朵数; 3、说说怎样计算红花朵数。

小组探究,组内交流。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请小组代表展示。

小组代表按顺序回答3个题目,展示课本涂色,列出算式。板书10÷2=5(朵)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回答。

提问: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10×=5(朵)。(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求红花有多少朵实际是求10朵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出示第(2)题:绿花有多少朵?

提问:绿花朵数与10朵有什么关系?在图中涂一涂,算一算。

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列式的?

生1:把10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两份是绿花,列式:10÷5×2=4(朵)。(板书)

生2:10×=4(朵)。(板书)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10×计算?

说明: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涂一涂,再用乘法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做“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先填空再交流,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

3、练习五第七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指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4、练习五第六题

学生思考,说一说是求什么,怎么列式,学生计算。

5、练习五第8题

学生说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

四、            总结交流,布置作业。

1、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交流和探索,获得并掌握了整数乘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大家都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复习导入、新授、练习、总结。通过分数乘整数口算题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计算;新授部分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练习部分采用“过关斩将”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不足之处:

1、教材分析不透、重点不够突出。要跟学生强调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另外联系以前学习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过程中渗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2、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合作前应该要先有独立思考,再讨论;合作过程中的规则还要强调。

3、本节课重点结论需板书,加深学生印象;习题部分可以多让学生上去写,完成后交流,便于发现问题。

4、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课堂上容易题可以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对于教学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加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5、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性还需强调,尤其单位、答的完整性。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圆圆的世界

作者

王莉莉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2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单元的第一课。世界上的圆形物品有很多,“走进博物馆”、“生活中的设计”等板块,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圆形,古老、现代、实用、有趣的圆形物,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圆润、饱满、优美、柔和、活泼的美感特征。

教材在“儿童美术馆”等板块中,让学生观察圆形的特点,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发现、想象和创造。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感知能力,认识圆形,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让孩子喜欢美术课,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方式、手段:

教师通过不断变化的圆形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圆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各种各样的圆形卡片、作业纸、勾线笔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

油画棒、勾线笔等绘画工具、固体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的特征,感受圆的优美、柔和、活泼。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圆形物品并添加有趣的细节,加上丰富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圆形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现力体验乐趣。

教学难点:在圆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自由表现,画出出有趣的细节。

教学设计

一、寻找圆形(12分钟)

1. 小朋友们,老师手中的圆你会想到哪些圆形的物品?两个圆呢,你会联想到什么

2. 生活中的圆可多了,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生活中的圆?(出示PPT图片)找一找,圆在哪里?大自然里也有很多圆,你找到了吗?

3. 逐步深入,圆在哪里认识不同的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圆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

4.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看到的圆形物品。

设计意图:在作业设计时,安排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找出不同的圆。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探究圆形(8分钟)

1. 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圆,圆真是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我们生活在圆圆的世界里。圆是变化的,结合“生活中的设计”,欣赏各种圆形的有趣设计,了解设计的趣味。

小水滴是圆的设计师根据水滴发明了水塞。

把这个圆球打开来,就是一套桌椅,合起来是一个圆,节省了空间。

哆啦A梦是由很多个圆组成。

  1. 圆形是普通的,它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形更是神奇的,走进博物馆,在四千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圆形装饰生活中的陶器了。(出示尖底漩涡纹彩陶瓶图片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也是圆的,教师并介绍地震仪如何测出地震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做个小实验,我们一起来看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4.很多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圆,我们一起走进儿童美术馆,看看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奇思妙想他们是怎么表现圆圆的世界的。(出示PPT图片)

5. 圆形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怎样的灵感呢?老师来撕一个圆,你能把这个圆想象成什么?

同学们来说一说,可以热烈讨论一下。

三、教师示范

圆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看看老师手上的圆,你把它想象成什么?教师拿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圆张贴于黑板上,并随意移动让学生说说像什么。

教师在圆上添上几笔,画出学生所想出的东西。两个小圆可以做耳朵,大圆做头,做身体,在头上添上眼睛鼻子嘴巴,身体添上时间,指针,就变成了米奇闹钟了。

、圆的联想(15分钟)

现在,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圆并用胶棒贴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如果圆不够,可以自己画几个圆。

在这个作业环节中,一定要先圆,再进行联想添画。作业顺序不能弄反了。

、讲评作业、拓展(5分钟)

大家都能从圆出发,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画面。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圆在同学们的手里变得这么活泼可爱。

拓展:圆也有神秘的一面,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麦田探险。这就是传说中的“麦田怪圈”。它经常出现在英国,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圆形图画,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外星人的杰作?这是一个未解之迷。同学们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网上去搜索“麦田怪圈”的资料,深入地去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圆。

作业要求

1.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熟悉的圆形物品,要画出有趣的细节。也可以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圆形物品。

2. 请同学们撕一个圆,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也可以多撕几个圆,进行组合想象、添画。

教与学的评价

1.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能针对难点进行有效分解、示范,并引发学生对“圆”的丰富联想。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2. 学习评价。

⑴ 学习过程评价。

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敢于创新和表现,用各种方法表现出各种圆形物。

主动检索关于“圆”的美术信息,互动交流。

能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

能表现出自己所看到的圆形物品。

⑵ 学生作业评价。

圆形引发丰富的联想,能认真完成写生与联想作业。

反思和总结

在作业设计时,安排了一个观察圆形物品并表现出来的环节。一开始,很担心写生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高了,但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学生观察、表现都很大胆,他们画出了圆形物品的特征,线条变化、有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观察后表现”的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这也让学生的观察落到了实处,有了实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品中有多个圆的联想,其实在设计作业时,我担心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没有对学生提出多个圆形组合联想的作业要求。可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已经有学生主动进行了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圆形的组合联想,效果也很好。学生情况与老师预设的不一样,于是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讲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的生成对美术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U3 Holiday fun

(Grammar time& Fun time)

张前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单词National Day, holiday, call, Bund, Shanghai Museum, star, Great Wall, Palace Museum, Summer Palace, Tian’anmen Square.

  2. 理解并掌握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型结构: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特殊疑问句句型结构: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

  3. 学生能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进行对话练习。

教学重点:

小组内对已学课文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出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型结构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特殊疑问句句型结构: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并熟练进行语言练习。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Step1. Free talk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You know National day holiday is past. How was your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for you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for your holiday?

Ss:...

Step2. retell the story.

Great. Our holidays are all wonderful. Do you remember Liu Tao’s and Mike’s holiday? How were their holidays? Where did they go? What did they do? Can you retell the story? You can look at the mind map on the screen and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Step3. Grammar time

Now please read Liu Tao and Mike’s conversation and underline their questions.

Present the sentences of Grammar time.

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of six and conclud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wh-question and yes-no question.

Discuss and conclude : yes-no question: 助动词Did+主语+do+其他+?

                  Wh-question:   wh-words+一般疑问句

Step4. circle and classify.

please circle all the past tense of verbs in the story time. Try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s... The other group is...

Step5. do some exercise

Please take out the exercise book and turn to page 12 and finish part G.

Check answers and read together.

Step6. fun time

Are you tired? 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Look at these pictures.Lily took those nice photos. She went to Beijing and Shanghai and took many beautiful photos. She showed them to Taotao. Now can you help Taotao ask Lily some questions.

Pair work: one acts Taotao and the other acts Lily. Ask and answer. You can refer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of page 30.

Step7:do an interview

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of six. Choose one as an interviewer, three as an interviewee, one as a recorder and one as a reporter.

Step8:Homework

Step9: blackboard design

             Did you go fishing?

一般疑问句:   助动词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What

            Where

            How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复述课文环节,让学生根据大屏幕呈现的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效果不错,让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整个课堂有点太过沉闷,不活跃,教师可以尽可能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多说多讲,还要更加富有表现力一点,以带动课堂气氛。

在整理语言结构和拓展的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众所周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流,这就意味着学习并非是封闭的纯个体行为,而应在群体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只是部分小组成员在思考交流,有些同学则在其中滥竽充数,还不遵守课堂纪律,显得很吵闹。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活动设计上有欠缺,任务分工不是很明确,应该给每组成员都编一个号,把每个号的任务都罗列清楚,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有哪些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多维互动、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评分标准和纪律要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发掘学生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达到“人人有所收获”的目的。

Unit3 Holiday fun(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

                                      王星

教学设计:

Step1:Warming up

1.Let’s play a game:Brain storming.

S:Let’s say the past tense verbs,please say as more as you can.(一个学生说完去向下一个学生击掌)

  1. Let’ guess .

Look at some pictures,and guess about the students’ holidays.

What did she/he/they do for the holiday?

Did she/he/they.....? Yes, she/he/they did.

No,she/he/they didn’t. she/he/they....(前两幅图问学生,后两幅图学生问我)

Step2:Presentation

  1. Let’s guess:In the morning ,What did Bobby do for his holiday ?

In the evening,What did Bobby do for his holiday ?

In the afternoon,What did Bobby do for his holiday ?

2.Think and find: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some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给两分钟的时间,跟同桌就关于cartoon time 部分的问题进行讨论)

3.Watch the cartoon time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讲解课文内容)

4.1)Read the cartoon time after the tape.

2)Read in roles.(女生读Tina,男生读Bobby,选一个学生读旁白)

3)Work in groups.(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cartoon time,三分钟时间准备)

5.Retell the cartoon time(单词填空).

Step3:Practice

Write and say:What did they do for the holiday?

Step4:Homework:

  1.   Retell cartoon time to your parents.

  2.   Finish your exercise.

Step5.Blackboard Design

           Unit3 Holiday fun

       Where did ...go?

       What did .....do?

       How was ....?

       Did ...do?

教学反思:

1.首先整节课的氛围太过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有时候学生没有听懂教师的指令,不知道该干什么,有时候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思考如何用自己愉快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以及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来引导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

2.流程设计上,其中六人一组角色扮演部分,课文本身的角色有三个,所以一组中会有成员没有锻炼到口语,所以对于这一块的设计,还是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对于复述课文内容部分,通过填词来回忆课文可能有点简单,有经验的老师建议可以通过板书上的问题,或者在屏幕上给出课文相关图片,让学生来更有效的复述课文。

3.本次课的板书设计更多的是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复习,并没怎么紧扣课文内容,所以对于今后的板书设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也好让学生通过板书来复述课文。

小学英语  陈丽娜

课    题

8A Unit 3 Welcome to this unit

课型

New

教学目标

1. Introduce some well-known place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2. To activate existing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nd identify names of places and countries

3. Learn to talk about places of interest with partners in English

教学重点

Introduce some well-known place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教学难点

Learn to talk about places of interest with partners in English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Ask students two questions: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 Now if you still have a day ou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tep2 Comic strip

1. Listening and answer questions

2. Questions: Q1: Is this hill as high as a real one?

          Q2: What does Hobo think Eddie should do?

3. Group work: Find out five important points

1) I’m going to exercise.
exercise 是动词,表示“锻炼”,“运动”;exercise 也可做名词,表示“练习”、“运动”。

注意两个常用短语:do morning exercises

                 do eye exercises

2) You need to exercise and keep fit.

need to do

need to exercise 需要锻炼

keep + doing/形容词

keep fit 保持健康

3) This hill isn’t as high as a real one

as+ 形容词/副词(原级)+as

4) Come on, Hobo. Let’s enjoy ourselves.

enjoy oneself 表示“玩得愉快”,ourselves 是反身代词。表示“我们自己”, 其他反身代词还有 myself (我自己),yourself (你自己),yourselves (你们自己),himself (他自己), herself (她自己),themselves(他们自己)。作同位语时,表示“亲自”。
eg:He enjoyed himself during the weekend.
I will go there myself.

Step3 Ss activities

Give students a picture of the Great Wall, and ask them what it is and where it is. Then show some pictures of foreign sights

1. Pair work:

Discuss the pictures: What is it? Where is it?

2. Check their answers.

3. Review and check whether they have known them or not.

Step 4 Introduce three postcards

1. Give them one minute to read the first postcard and answer questions.

2. Questions: Q1: What place did Nick visit?

          Q2: How did he travel?

3. Translate the first postcard into Chinese and find out useful phrases

4. Give them one minute to read the second postcar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5. Question: Where did Leo write the postcard?

6. Translate the second postcard into Chinese and find out useful phrases

7. Give them one minute to read the last postcard and answer questions.

8. Questions: Q1: What did Jane think of the White House?

          Q2: Who lives in the White House?

9. Translate the last postcard into Chinese and find out useful phrases

Step 5: Practice

1. Match each building with its city and country

2. Read the three postcards from Jane, Leo and Nick and match them with the correct pictures.

Step 6: Listening and speaking

1. Listen a dialogue, and complete the details

2. 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Step 7: Homework

1. 你需要锻炼来保持体形。

You ____ ____ exercise to ____ ____.

2. 让我们玩得开心点吧!    

Let’s ____ ____!

3. 我乘船旅行经过港湾大桥。

We take ____ ____ ____ under the Harbour Bridge.

4. 美国总统住在白宫里。

The ____ of the USA ____ in the White House.

5. 这是一间带有漂亮花园的大房子。

This is a big house ____ a beautiful ____.

6. 我坐在塞纳河边的咖啡店里。

I sit in a coffee shop ____ ____ ____ 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关于几个名胜古迹的介绍,从国庆他们去了哪里旅游作为导入进行展开,学生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也能很好的参与进来。第一部分comic strip小组讨论知识点耗时比预计时间长一些,第二部分听力听美国金门大桥的细节对学生们来讲有点难度,如果把补全信息题改成选择题会更好一些。 课堂上各小组讨论或者回答问题所获的积分,是让学生自己在白纸上画的星星,最后统计的时候有点争议,下节课放黑板上单独列一列,会更清晰些,也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及时点评,及时有效的点评能够让他们更能明白自己欠缺的以及下次应注意的地方。

Unit 3 Holiday fun(story time)

卞秀慧

教学设计

Step 1 Lead-in

1)  Free talk

Q1: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Q2: What did you do?

2)      Song time

One student sings an English song

3)      Enjoy holidays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other holidays and then shows some pictures.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did you do for the holidays?”.

Step 2 Presentation

1)    Pictures: what did they do for the holiday?

(picked some oranges/went fishing/went to the Bund/visited the Shanghai Museum)

2)    Listen and choose

Q1: Where did Liu Tao go for the holiday?

Q2: Where did Mike go for the holiday?

3)    Read and underline

Teacher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underline question sentences.(Where, What, How, Did)

Step 3 Practice

1)    Watch and answer(detailed questions)

2)    Happy reading( read in different roles)

3)    Read and write

Step 4 Consolidation

Students are asked to write down their holidays: Where, what,what did...bring, how was...?

Where did...go

How did...go

What did...bring

What did...do

How was...

the Great Wall

train/plane...

food/water...

fly a kite

happy...

...

Step 5 Summary

Teacher asks”What have we learnt today?” and invite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eacher adds some important points.

Step 6 Homework

1)    Read and retell the dialogue

2)    Finish the exercise

Step 7 Blackboard Design

Unit 3 Holiday fun

National Day

pick---picked             Where did...go?                        

go went                 What did...do?

visit---visited             How was...?

catch---caught               Did...do?

eat---ate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1. 教学流程处理上还需继续推敲。

这节课在阅读文章时,我采取了先听后读的模式,本意是让学生感受文章,锻炼听力。不过,后来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中发现,听力能力其实是学生最难获得的,所以先进行视觉学习(watch a video or read the text)或许更符合学生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另外,在设置听力问题时,我设置的问题没有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有些问题过于细致,可能达不到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效果。因此,在今后听力问题的设置上需要再斟酌一下。

  1. 巩固或拓展练习设置还不完善。

本节课设置的拓展练习为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国庆假期并填入提前发的纸上,纸上事先打出关键词(where, how did go, what did...bring, what did...do)。在进行这个环节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对于这些学生,今后让他们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表达。这个拓展训练的汇报工作进行的不太流畅,小组合作还需要加强。今后在设计拓展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重点知识灵活处理,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1. 板书设计逻辑性欠缺。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把重点放在了句型和单词上,没有从帮助学生成功复述文章入手,学生根据我的板书无法重复文章内容。今后在处理板书时,我应该理清思路,给学生提供简洁明了的关键信息,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能够复述文章重点内容。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 (story time)

李真

教学设计

Step 1 Lead-in

4)  Song time

The whole class listen to the song“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

5)      Free talk

S1: hello, can you …?

S2: Yes, I can. / No, I can’t.

Teacher show the new words and say I can (skate,swim,jump) and asks ”can you …”, then pats basketball and say “I can play basketball too” and asks students if they want to know” can their friend mike play basketball?”

Step 2 Presentation

4)    Pictures: 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 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5)    Listen and answer: who can play basketball?

6)    Read and underline

Teacher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underline key sentences:

Can Wang Bing play basketball?

Can Mike play basketball?

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Step 3 Practice

4)    Watch and answer three detailed questions

5)    Read in different ways

6)    Act out the story

Step 4 Consolidation

7)    Students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ir own dialogues

A: hello, I have a__. What do you have?

B: hi. I have a ___. What can you do?

A: I can play___. Can you play ___?

B: Yes, I can. / No, I can’t.

Step 5 Summary

Teacher asks”What have we learnt today?” and invite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Step 6 Homework

3)    Read and retell thestory

4)    Finish the exercise

Step 7 Blackboard Design

Unit 3 I can play basketball

A: can you/mike…?         B: Yes, I /he can. / No, i/he can’t.

A: what about you? Can you?  B: No, I can’t.

A: Have a try.               B: I can…

A: nice! / Cool! /great!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1.课堂常规上还要加强,宁愿停下1分钟强调纪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再继续学习。

2.教学流程上过渡环节不够自然,每个环节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语,不能太生硬。我设计的拓展环节是补全对话,完成之后发现有些简单,今后可以改成仿写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小组合作上效率有些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不要规定太死。最后挑选一至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即可。

3.板书过于简单,只有关键词和句型,没有把整体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部分比较独立,学生不能系统的记忆本节课知识点,今后自己要首先系统的处理板书内容,再有条理的板书下来。

4 认识感官

 授课班级 一( 1 )班   授课教师:马雪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4.乐于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自制的草莓水,装在透明塑料瓶,向同学们展示。

2、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神秘的水,大家来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回答:果汁、红墨水等。

提问:你们看到的颜色,是用到我们的那个身体部位发现的?(生:眼睛)

3、同样让学生感受温度、闻和尝神秘的水,指出所用到的感官(手、舌、鼻等)

4、提问:你们还用什么身体部位来听老师讲课?(生:耳朵)

5、小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它们是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发现的十分厉害“武器”。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

  1. 出示图片: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生上台指认)

  2. 追问:你的眼睛真厉害,竟然把这些小动物找出来了。

  3. 介绍第一大“武器”——眼睛

  4. 学生交流,介绍动物特征

  5. 提问: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小耳朵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

  6. 音频播放雨、老虎公鸡蜜蜂等,学生辨识。

  7. 介绍第二大“武器”——耳朵

  8. (出示闻香盒)谈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样神秘的东西——大家猜猜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在不打开盒盖的情况下,你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9. 学生讨论:用鼻子闻一闻。

  10. 科学方法指导:挥扇法闻气味。

  11. 学生上台演示

  12. 提问:你闻到的是什么气味?描述一下这是什么气味?

  13. 谈话:小朋友们都有个灵敏的鼻子,发现是花香。介绍第三大“武器”——鼻子

  14. 交流:如果是可食用,你该如何品尝它的味道?

  15. 学生上台演示。

  16. 科学方法指导:点尝法。介绍第四大“武器”——舌头

  17. 如果在喝一杯水之前,你该如何确定水温?

  18. 学生讨论交流:用手触碰水杯,摸一下杯子,试一试温度烫不烫。

  19. 介绍第五大“武器”——皮肤

  20. 总结:我们用鼻子、耳朵、眼睛、舌头、皮肤五大“武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21. 感官小游戏:口号——动作:眼睛眼睛——眨眨;鼻子鼻子——闻闻;耳朵耳朵——捏捏;舌头舌头——伸伸;小手小手——拍拍

三、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画一画,把感官和做的事连连线。

四、拓展

如何挑选西瓜?

学生讨论,并说出用到了哪些感官?

五、总结

教学反思:

1.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教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图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在学生交流自己找到哪种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观察对象,以提升学生的描述技能。注意事项:刚入学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科学词汇表达,但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述,也不必对学生的描述准确度作太高的要求。

3.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应及时的总结归纳。

4.介绍感官——皮肤时,应该讲解清楚,不仅仅指手,还用其他遍布皮肤的器官。可以提问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5.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6.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多以活动或者实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的知识。

可以引领学生观看教材中可爱的图片,或者采用游戏、故事、漫画等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7.特别注意从一开始上科学课时,就要求学生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认真听同学讲话的好习惯。

8.强调对不认识的物品不能随便闻和尝。

9.利用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将对人的感觉器官的认识推演到动物世界,加深对感觉器官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引入对下一节课的学习。              

《冷热与温度》  

 四年级科学 周璟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

2、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 知道热水变凉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 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 ,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各一杯 实验“用手指感觉水的冷热”

温度计、 热水 、秒表 、量杯实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实验活动记录单、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亲身体验,激疑导入。

1、师讲述:黑板上有副图片,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一个很热一个很冷,一个在冬天一个有夏天。为什么会这样?同学答温度有差异。

2.引出新课《冷热与温度》。

(二)初步实践,学习新知。

1.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把他们区分开来吗?

2. 生说出摸杯壁、看热气、喝一口、手放进去试一试等各种方法

3. 师问能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温度吗?

4.生说要借用温度计

5. 师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测量仪器—温度计。

6.学生仔细看视频了解温度计和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7.生回答温度计的类型,温度计的组成,温度计如何使用。

8. 应用检测,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答对,并给小组进行加分,调动回答的积极性。

9.给一杯热水,小组共同测出一杯水的温度。

(三)合作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1、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如果每次测量间隔的时间相同,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记录本组同学的预测。

3、制定热水变凉的实验步骤

(1)如何来证明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实验)

(2)最好的方法就是测一杯水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来证明,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呢?

(3)学生讨论,明确注意事项:

①实验所需材料有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秒表;

②第一次测量数据为0分钟时的温度,以后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

③正确使用温度计,读数要准确;

④小组成员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要分工明确

4、小组动手实验,记录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

5、教师巡视课堂,发现错误立即指出,然后挑选出2组进行结果汇报。

6、2组的记录表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出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7、由组内自己总结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注意下次改正。

8、师:热水变凉,为什么会先快后慢呢?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出原因。

(四)拓展延伸

   师: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会一直降下去吗?降到什么时候为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课后继续研究。

(五)归纳总结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用温度计

  3. 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学反思

热水在常温下会变凉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其中的变化规律却从未触及。这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

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有如下成功之处:

1、遵循科学探究的规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释交流。从“热水的温度在下降过程中是否有规律?会是什么样的规律?”作出猜测,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从而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2、结合学生的己知经验展开教学。“关于温度计,你了解多少?”预计通过视频让学生自己说出温度计的类型、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温度计的组成等。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因为视频播放占据大量的时间,所以在真正上课的时候我调整了课件。让学生读出来,而不是看后自己说。如果是按照视频的方法可能效果更好。

2、实验数据收集得不够准确。实验过程中,我巡视发现有好多小组的数据并不能达到我预期的设想,更有一个小组的结果令人哑然——温度不降反升,询问得知原来是她觉得液泡升入水中部分不够,又调整了液泡的高度,往水里多插了一些。数据是否准确,要看操作是否规范,许多小细节我没注意到,故使数据不够准确。

3、因为时间问题,我并没有让实验失败的小组自己总结失败经验,而是以告知的形式,这点如果时间充足,让学生自己总结,印象会更深刻,避免以后犯错。

4、在2组实验数据比较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小组讨论出来温度降低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则效果更好,也是因为时间问题,所以没有进行小组讨论。

5、最后一个关于温度降低的规律为什么是先快后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去类比得出结论。比如冰棍放在40度和30度化的速度肯定不一样。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得出原因。

上完这一课后,以后继续努力!

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小组:

实验一: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记录表

类别

冷水

温水

热水

温 度(℃)

实验二:

热水降温记录表

时间

(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

热水降温曲线图

做情绪的主人

刘明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

  2. 了解合理情绪疗法ABC,学会驳斥不合理信念。

  3. 掌握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情绪的类型和作用,学会掌握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难点:掌握并能合理运用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用具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教学法、活动探究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纸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热身环节)

用游戏导入:雨点变奏曲

师:刚才在游戏过程中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比如兴奋、紧张、激动,这些感受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称之为情绪。我们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变化多端,天气的好坏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情绪受我们的控制。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身临其境

幻灯片出示喜怒哀惧四个场景,请同学分享,在这四个场景中自己的感受。

2、情绪的基本类型

介绍情绪的四个基本类型,并将全班分为喜怒哀惧队,请各队围绕自己的主题,写出关于这个情绪的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说出的情绪词语多,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了解情绪ABC

活动一:案例分析

从前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卖雨伞,小儿子开染坊,有一天下起了雨,老太太就发愁的说:“唉!我小儿子染的布往哪儿去晒呀!要是晒不干,顾客就该找他的麻烦了。”天晴时,老太太还发愁:“哎!看这个大晴天,哪还有人来买我大儿子的雨伞呀!”就这样,老太太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1、请你说说老太太发愁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才能让老太太高兴起来?

3、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师:老太太下雨天担心大儿子雨伞卖不出去,晴天担心小儿子染坊晒不干,所以整天都很忧愁。老太太如果反过来思考,下雨天大儿子的雨伞能够卖出去,晴天小儿子的染坊能晒干,就能变得高兴。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结果。

活动二:介绍情绪ABC以及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并设定几个场景加深学生理解。

1、你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同班同学过来跟他打招呼,但是他没有反应,你很生气觉得他看不起你。

2、小明急匆匆地下楼,不想拐角处突然钻出一个“冒失鬼”,把他的眼镜架碰弯了。小明很生气,就跟“冒失鬼”吵了起来。

3、赵阳被一道数学题给难住了,就去问数学课代表。不巧课代表正在做英语试题,不想被打扰,只说了声“你自己想去”,就又埋头做试题了。赵阳很生气,心想摆什么臭架子嘛,不找你了,有什么稀罕的!

(四)了解情绪调节的方法

1、猴子实验

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断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师:不良情绪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大家思考一下,如果遇到不良情绪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2、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

(1)注意力转移法

①改变注意的焦点

②改变环境(此法适合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

(2)宣泄法:哭、诉、动、喊

①哭——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②诉——向他人倾诉,或写日记。

③动——进行体育运动。

④喊——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主动调节法

①自我暗示:通过一些积极的言语、思想、故事或颜色进行自我暗示。

②心理换位:就是打破思维的定势,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4)放松法

放松法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音乐放松、想象放松、催眠放松和冥想放松等。

呼吸放松法:通过慢而深的腹式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方法。

步骤:

a 站直或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

b轻轻屏住呼吸,慢数一、二、三

c缓慢的用口呼气,数一、二、三,把气吐尽为止

d再重复三次以上

(5)升华法

升华法,即把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闪光点相联系,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升华法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五)总结升华

人生的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情绪世界也不可能会一直阳光明媚,大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详实,课堂氛围较好,学生讨论积极性较高。但“情绪”这个主题下面的内容很多,因此如果不注意取舍,想着一节课全部讲完,讲清楚是不可能的,还会造成重难点不突出。

本节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上课语速较快,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

2、上课生动性还有所欠缺,表现力不够。

3、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给学生留下的体验、感知时间较短,同时对重难点的把握还有所欠缺。

改进措施:

1、上课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不能跟平时讲话一样,适时从学生那获得反馈。

2、课堂设计要更加生动活泼,学习一些教师上课技巧,以及课堂气氛渲染能力。

3、教学设计应该更严密,把握好重难点,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活动思考和情感体验时间。

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昨天访问:4026    今天访问: 7008    本月访问:156971   上月访问: 65711    访问总数: 3572911    文章总数: 2504

版权所有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校长:钟文楼    电话:025-52721771 / 15952084717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华街368号    邮编:211102

管理登录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